2025行銷人必看!避開這5大廣告法規地雷,讓你業績成長不踩坑!

2025/06/16|法規資訊
2025行銷人必看!避開這5大廣告法規地雷,讓你業績成長不踩坑!

在業績與法規之間,你不是在走鋼索

 

身為行銷人,我們每天都在追求更高的點擊率、轉換率和品牌曝光。但在這場名為「業績成長」的競賽中,有一條看不見卻隨時可能絆倒你的紅線——那就是行銷法規

一則看似吸睛的文案,一張隨手找到的圖片,都可能隱藏著讓你收到鉅額罰單的風險。這篇文章的目的,不是要用生硬的法律條文嚇唬你,而是要為你繪製一張清晰的「排雷地圖」。讓我們一起盤點2025年行銷人最容易誤踩的5大地雷區,並學會如何安全繞行,讓你的創意與才華,能在合規的康莊大道上盡情奔馳。

 

 

地雷區 #1:誇大不實的「神奇療效」地雷

 

這是最常見,也是罰款金額最高的雷區,尤其好發於保健食品、美妝保養品、瘦身產品領域。許多行銷人員為了凸顯效果,會不自覺地使用觸犯法規的「極限詞」。

 

📖相關法規:《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》、《藥事法》、《化妝品衛生安全管理法》

    ❗️ 高風險樣態:

          ✖️ 涉及生理功能改變: 「增強免疫力」、「預防感冒」、「促進膠原蛋白增生」

          ✖️ 涉及療效或治療: 「治療痘痘」、「消除疤痕」、「根治過敏」

          ✖️ 過於武斷的詞語: 「立即見效」、「100%美白」、「永不復胖」

 

    ✅ 安全做法:

        ☑️ 將「功效」轉為「情境感受」: 與其說「改善失眠」,不如說「幫助入睡,一夜好眠」

        ☑️ 使用溫和、輔助性的詞語: 用「養顏美容」、「維持健康」、「使肌膚光采透亮」等詞語取代涉及療效的字眼。

        ☑️ 引用「使用者回饋」需謹慎: 即使是消費者見證,內容若涉及療效,品牌方同樣有連帶責任。

 

 

地雷區 #2:真假難辨的「第一名」地雷

 

「全台銷量No.1」、「網友票選最佳品牌」,這些稱號聽起來極具說服力,但如果沒有堅實的客觀依據,就可能構成《公平交易法》中的「引人錯誤之表示」。

 

    ❗️ 高風險樣態:

          ✖️ 使用「第一」、「冠軍」、「最受歡迎」等形容詞,卻無法提出公正第三方(如市調公司、政府機關)的數據報告

          ✖️ 引用的資料過於老舊,或調查範圍過小(如「本店銷售冠軍」),卻營造成市場全體的印象

 

    ✅ 安全做法:

        ☑️ 有憑有據: 若要宣稱第一,必須明確註明資料來源、調查時間與範圍。

        ☑️ 化客觀為『主觀』: 將「最好」轉換為「廣受好評」、「深受喜愛」、「人氣熱銷單品」,這些主觀形容較無爭議

        ☑️ 引用具體獎項: 使用「榮獲2024年XX設計獎」會比空泛的「最佳設計」更具體且安全

 

 

地雷區 #3:模糊不清的「網紅業配」地雷

 

KOL(意見領袖)行銷是當今顯學,但「業配文」裝「心得文」的時代已經過去。主管機關要求,任何具有「對價關係」(無論是金錢、產品或服務交換)的內容,都必須清楚揭露。

 

    ❗️ 高風險樣態:

          ✖️ 網紅/KOL發布合作內容,卻沒有任何標示,讓粉絲誤以為是真實使用心得

          ✖️ 將合作標示(如#ad)藏在一長串的hashtag之中,或用不明顯的顏色、字體呈現

 

    ✅ 安全做法:

        ☑️ 明確要求KOL標示: 在合作合約中,務必載明揭露廣告的責任與方式

        ☑️ 使用清晰、易懂的標籤: 在顯眼處直接使用#廣告#合作#Sponsored#業配等 unambiguous (無歧義) 的標籤

        ☑️ 誠實是最好的策略: 長遠來看,透明的合作關係更能贏得消費者的信任

 

 

地雷區 #4:隨手就用的「圖片/字體」地雷

 

這是數位行銷中最容易忽略,卻後患無窮的地雷。你在Google搜尋到的一張高清美圖、一個好看的設計字體,99%都受到《著作權法》保護,未經授權的「商業使用」都可能面臨高額求償。

 

    ❗️ 高風險樣態:

          ✖️ 直接從網路搜尋、他人社群媒體下載圖片用於自己的商業貼文或網站

          ✖️ 安裝在電腦中的設計字體(如華康、文鼎),直接用於製作廣告圖文或影片

 

    ✅ 安全做法:

        ☑️ 使用付費圖庫: 投資如 Shutterstock、Getty Images 等專業圖庫,是最一勞永逸的方式。

        ☑️ 善用免費圖庫並詳閱授權: 務必確認其授權條款是否允許「商業使用」(Commercial Use)

        ☑️ 字體授權: 使用開源字體,或另外購買商用字體授權。切勿直接使用作業系統內建的設計字體做商業用途

        ☑️ 自己創造: 最安全的方式,永遠是自己拍攝照片、繪製插圖

 

 

地雷區 #5:先收就對的「客戶個資」地雷

 

辦活動要人留電話、做電商要人留地址、發電子報要人留Email...我們無時無刻不在蒐集客戶個資。但《個資法》規定,從蒐集、處理到利用,都必須遵循嚴格的規範

 

    ❗️ 高風險樣態:

          ✖️ 未明確告知當事人蒐集資料的目的

          ✖️ 蒐集來的資料被用於原始目的之外的用途(例如,為了抽獎蒐集的資料,事後拿來做電話行銷)

          ✖️ 表單中的「同意條款」選項預設為「已勾選」

 

    ✅ 安全做法:

        ☑️ 明確告知義務: 在蒐集表單旁,必須清楚說明「公司名稱」、「蒐集目的」、「資料利用期間與地區」等資訊

        ☑️ 取得當事人同意: 必須由當事人「主動勾選」同意框,不得預設勾選

        ☑️ 提供退出機制: 在每一封行銷Email中,都必須提供清晰可見的「取消訂閱」連結

 

發布前的最後一道安全防線

 

行銷是在規則內,跳出最美的舞蹈。法規不是創意的枷鎖,而是保護品牌與消費者雙方的護欄。在按下「發布」按鈕前,請花30秒,用這份清單快速檢視您的內容:

 

    ❓ 療效檢視: 我的文案是否使用了「治療」、「預防」等極限詞?

    ❓ 排名檢視: 我宣稱的「第一」,是否有客觀、可驗證的依據?

    ❓ 合作檢視: 如果是業配內容,是否已在顯眼處清晰標示?

    ❓ 版權檢視: 文中的圖片和字體,我確定擁有商用授權嗎?

    ❓ 個資檢視: 我是否已明確告知用戶為何蒐集資料,並取得其主動同意?

 

建立信任的道路沒有捷徑,每一次的合規發布,都是在為您的品牌信譽,砌上一塊堅實的磚!

 

 

← 返回最新消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