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igma 教學與 2025 全攻略:從雲端協作到設計上線,UI/UX 團隊必懂的關鍵技能

2025/09/26|產品動態
Figma 教學與 2025 全攻略:從雲端協作到設計上線,UI/UX 團隊必懂的關鍵技能

在數位產品開發的主戰場,Figma 已從「設計師工具」成長為「跨部門的協作中樞」。它以雲端原生、即時共編與開發者友善為核心,徹底改寫 UI/UX 設計、專案管理與工程交付的流程。對初學者與成長中的團隊而言,真正的問題不是「Figma 好不好用」,而是如何用對方法,把它變成效率與品質的倍增器

 

本文將以「策略→工具→流程→實戰」的順序,帶你掌握 Figma 的核心價值、關鍵功能與 2025 年最新能力,並示範一套可直接落地的工作法。

 


 

為什麼是 Figma?雲端協作帶來的三個商業紅利

 

雲端原生,讓版本混亂與檔案傳來傳去成為過去式

在團隊運行當中,過往最怕的就是多檔案的來回,導致彼此雙方溝通上產生誤會,所以像是Google Docs / Google 試算表的出現,就是為了解決團隊中無法「線上共同協作」之困擾。Figma也是希望在設計、PM、業主之間,打破檔案互傳的隔閡,讓所有設計得以連結存在(如同 Google 文件),即時共編、無需安裝,並且橫跨各大作業系統(Windows / macOS / Linux等)。成為單一事實來源(SSOT)確保團隊永遠查看同一版本,評審、回饋、修正一氣呵成。

 

協作透明,專案經理、產品經理、工程、行銷、業主都能進場

多人指標、畫面註解、討論串與權限管理讓「設計不再是黑盒」,並且可以實時產生畫面,彼此在溝通協作上不需要在倚靠猜測和讀心術,可以透過實時更動畫面來確認彼此雙方的真實想法,且非設計人員也可以直接在畫面上給予回饋,極大幅度降低溝通成本,縮短迭代週期。

 

一站式流程,工具切換成本大幅下降

從 UI 設計、原型到開發交接皆在同一平台完成;外掛與 App 生態延展性高。工具少一步、錯誤就少一步、速度就快一倍。

 


 

新手必讀:3 分鐘看懂 Figma 介面與心法

 

工作區三大區塊

 

    |左側(Layers / Assets):圖層結構與元件庫。

    |中間(Canvas):無限畫布,真實工作區。

    |右側(Design / Prototype / Inspect):屬性、互動與開發檢視。

 

核心概念:把 Frame 當成 HTML 的 <div>

 

Frame 可巢狀、可設定約束(Constraints)、可裁切(Clip content)。心法:用「父子層級」規劃畫面結構,先分區塊(Header / Hero / Content / Footer),再放元件,這會讓你的設計天然具備響應式思維,後續交付零障礙。

 


 

關鍵功能深度拆解:把設計「做對」而不是「做滿」

 

Auto Layout:讓元件跟著內容自動長大縮小

 

為什麼讓元件跟著內容自動長大縮小,是一個值得拿出來特別討論的功能?此功能在商業意義當中,代表著只需要設計一次,尺寸百變;改文案不毀版,前後端一致。如果沒有Auto Layout的功能,如果需要更動一個按鈕的文字,或是一個介紹當中的文案,UI/UX設計師將需要一個地方一個地方慢慢拉,容易導致跑版以及缺失。

 

    |Shift + A:一鍵包裝文字為可自適應的按鈕或卡片。

    |Resizing 三兄弟:Hug Contents / Fill Container / Fixed

    |2024 起的 Suggest Auto Layout 可一鍵推斷多層排版,複雜區塊三秒成形。

 

 

Components & Variants:把 UI 組件「工程化」

 

Components將可以建立一個統一的設計系統(Design System),確保整個設計當中的一致性、可維護與可規模化;至於Components當中又可以創建Variants,其代表的意義是在「同一個元件下,產生不同的變體」有利於統一管理,可以想像Variants是長得很相像的雙胞胎,但是有不同的功能。

 

    |Component(元件):單一來源,改主元件全站同步。

    |Variants(變體):同族元件(大小/狀態/樣式)集合管理。

 

 

Prototyping:從可看圖改為可走流程

 

Prototype是在設計流程當中很重要的一環,以網站來說,Prototype就是一個「上線前可供參考使用的模型」,透過這個模型設計端可以與 PM 確認是否功能有一致,PM 也可以透過 Prototype 與業主端進行確認,避免雙方在認知上有所落差,而 Figma 的Prototype當中,有以下幾個重要功能:

 

    |Interaction:點擊、懸停、拖曳等觸發。

    |Interactive Components:元件層級就有互動,重用省時。

    |Smart Animate:同名圖層自動補間,轉場自然不生硬。

 

 

Dev Mode:交付不再需要標註圖

 

    |右側面板即得 CSS / iOS / Android 代碼片段、尺寸、間距。

    |自行匯出資產,支援 VS Code / Jira / GitHub 串接。

    |2025 強化:註釋會隨設計改動同步更新;可連到 API 規格、Issue 或程式碼。
 


 

方案與價格:免費就能開始,長大再升級

 

Figma 相較於其他設計軟體(Adobe Creative等),在免費版的使用上提供很大的支持,大部分的功能在免費版中都有完整提供,除非今天是公司的團隊需要大量的協作,又或是需要和工程端用 Dev Mode 溝通,不然免費版的 Figma 已經足夠。

 

    |Starter(免費):個人與小團隊足夠用,支持多數核心功能與少量共享。

    |Professional:無限共享專案、團隊元件庫、完整版本歷史。

    |Organization / Enterprise:單點登入、權限治理、私有外掛、系統分析。


決策建議:先用免費版建立流程與設計系統;當跨部門協作變多、治理需求上升,再升級付費。

 


 

2025 重磅更新:AI 以及端到端生態,實戰能力再升級

2025 Figma掛牌上市之前,已經在發佈會驚艷全球,它提供了更多強大且實用的工具,讓 Figma 從設計工具升格為創意生產與上線平台,如果想要更完整的介紹,可以參考:
2025 年 Figma 最新功能全解析|AI 設計加速、Dev Mode 2.0、Draw 與 Sites 一次看懂!

 

Figma Draw:把插畫與向量編輯搬進同一畫布

進階選取、形狀組合、變寬描邊、紋理與沿路徑文字等功能,從品牌圖形到行銷插畫都能原地完成,不再頻繁往返 Illustrator。

 

Figma Sites:設計即上線,直攻無程式碼網站

Auto Layout + 新 Grid 的響應式語意,一鍵發佈網站;AI 生成乾淨代碼,計畫整合 CMS。特別適合活動頁、產品介紹頁與作品集。

 

Figma Buzz / Make:行銷 × 原型的 AI 助推器

    |Buzz:以範本批次生成社群/廣告素材,保證品牌一致性。

    |Make:輸入自然語言直接生成互動原型與邏輯流程。

 


 

一套可落地的 Figma 工作流程(沄木創意實戰教學)

 

Step 1:策略定義(FigJam 工作坊)

共創 Persona、用戶旅程、資訊架構;討論結果即成為設計依據。

 

Step 2:設計系統搭建(Design)

建立品牌色彩、字體、間距、Icon 庫;用 Components/Variants/Properties 產出可配置的 UI Kit,一次定義,多處重用

 

Step 3:互動原型與評審(Prototype)

用 Interactive Components 與 Smart Animate 做高擬真原型,評審在連結上直接留言,回饋循環清晰快速。

 

Step 4:工程交付(Dev Mode)

工程師自行取規格與資產;設計師用 Annotation 附加實作說明,降低二次溝通成本。

 

Step 5:行銷延伸(Buzz / Sites)

以設計系統為母體批量產素材;活動需要時以 Sites 快速上線 Landing Page,形成設計→上線→推廣閉環。

 


 

新手上路清單:今天就能啟動的 7 個動作

 

如果不想花錢上課,又或是不知該從何下手,Figma 社群當中已經存在許多國內外設計團隊的免費教學,就連 Figma 官方也有提供相當多的資源讓新手可以快速上手。現在台灣許多網路學院也有許多設計師提供課程可以購買學習,但我們還是比較建議先從網路有的免費資源進行學習、摸索,同時台灣勞動部也有提供相關政府補助資源,鼓勵轉職、新就業的人員學習的管道,可以多加利用!Figma官方社群免費資源

 

1.註冊帳號,開新檔(Design File)並認識三區面板。

2.以 Frame 搭架構:Header / Hero / Content / Footer。

3.Shift + A 為按鈕/卡片套 Auto Layout。

4.把常用元素做成 Component,建立第一版 UI Kit。

5.串連頁面做 Prototype,把核心路徑走一遍。

6.邀 PM/工程/行銷直接在檔內評論,當場修。

7.讓工程師進 Dev Mode 自取規格與資產。

 

凡事起頭難,沒有任何事情是可以一步到位,做中學學中做,做到這 7 步,你就已經跑在多數人前面了!

 


 

Figma 不只提升設計效率,更放大商業結果

 

Figma 的價值,不在於功能列有多長,而在於它讓策略、設計、工程與行銷同框同速

 

    |設計系統帶來一致與規模

    |原型讓討論回到用戶路徑

    |Dev Mode 讓交付變成自助服務

    |2025 新能力讓「設計到上線」時間縮到最短

 

對正在尋求高效數位轉型的品牌來說,學會用 Figma 做對事,比學會 Figma 的每個按鈕更重要

 


 

📍行動呼籲|與沄木創意一起,把 Figma 變成你的增長引擎

如果你希望把 Figma 納入團隊 SOP(從設計系統到上線與行銷素材),歡迎預約一場深度諮詢。我們將以「化繁為一」的方法,替你建立可複製、可擴展的產品設計流程。

← 返回最新消息